子夜
《子夜》书籍摘要与经典金句
书籍摘要
主要情节
《子夜》是茅盾创作的长篇小说,以19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,描绘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的挣扎与失败。故事围绕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展开,他试图振兴民族工业,但最终在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压制和内部矛盾中破产。小说通过吴荪甫的奋斗与失败,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矛盾,包括民族资本家与帝国主义、封建势力之间的冲突,以及工人阶级的觉醒与斗争。
主题与意义
《子夜》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命运,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,同时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动态变化。茅盾以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心理描写,塑造了吴荪甫这一典型形象,展现了其雄心、挣扎与幻灭。小说不仅是一部社会写实作品,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,被誉为“中国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”。
10条经典金句
“命运像一把无情的刀,削去了人的棱角,却削不去人的欲望。”
这句话揭示了吴荪甫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执着,即使面对失败,他的野心仍未熄灭。“金钱是魔鬼,但它也是上帝。”
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双重性,既是权力的象征,也是人性堕落的根源。“上海滩的风云变幻,不过是几个人的游戏。”
讽刺了当时上海资本市场的虚伪与残酷,少数人操控着多数人的命运。“失败的不是我,是这个时代。”
吴荪甫的自我安慰,体现了他对时代局限性的无奈与愤懑。“工人的血汗,资本家的黄金。”
直指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,揭示了阶级对立的尖锐矛盾。“人心比战场更险恶。”
形容商场如战场,人性的复杂与算计比直接的冲突更可怕。“梦想是奢侈的,尤其是生在这个时代。”
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下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悲观情绪。“黑暗的子夜过后,未必是黎明。”
暗示了社会变革的艰难,即使经历黑暗,光明也未必如期而至。“权力和金钱的结合,是最坚固的牢笼。”
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权力与金钱对自由的束缚。“一个人倒下去,千万个人站起来。”
象征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与反抗,预示了社会变革的必然性。